何謂KD值 (Stochastic Oscillator, KD)?
KD值又稱隨機指標,是一個可以反應中短期股價變化的趨勢以及方向的重要技術指標,KD值是由喬治·萊恩(George C. Lane)在1950年代左右開始推廣使用,至今仍是非常廣泛被使用的技術指標,從年代可以看得出來,其在判斷趨勢的重要性。
我們可以從KD值背後的數學看出它代表的意涵:
KD值代表收盤價與最高點與最低點的相對距離。在股市處於牛市時,收盤價往往較接近某個時間區間內最高價格,而在股市處於熊市時,收盤價則比較接近該區間內的最低價。因此,KD值可以運用在判斷股價的移動方向與趨勢。
運用方法: 找出超買與超賣的時機點
KD值的時間區間通常設定在9天,因此比較適合運用在判斷中短期的趨勢變化。在投資ETF時,由於投資標的已經分散在多個不同的投資商品上,已經達到了風險分散的目的。因此買進以及賣出的時機點才是獲利的最大關鍵,至於風險分散的部分,只要在低檔的價位多分散買進,而在高檔的區間分散賣出,就可以達到分散在不同投資標的以及不同價位的雙重風險分散功能了。
至於該怎麼運用KD值去進行ETF投資呢,在暢銷書作家施昇輝的「只買一支股,勝過18%」書裡面,有提到運用K值進行ETF投資的方法,根據他的經驗,大盤日K值在20以下,是適合的買進時機,因為它總有一天一定會回到20以上,而若是波段操作的投資者,可以在K值大於80以上逐步賣出持有的股票,賺取ETF的價差。
日K值投資法實際試算為了更進一步解析使用日K值投資股票的優缺點,繪製了一些簡單的圖表幫助解釋:
在1月以及5月的期間,分別有一段不錯的時機點,可以做K值的波段操作。若是在1月及5月期間,運用K值判斷買點後分散進場買進與大盤連動率達98%的0050。而在賣出的時機點上,從圖表上觀察來看,可以選擇在K值的高點(例如>80)進行分批賣出,然而有時候K值會在高點維持很久,代表連續性的上漲,這個時候若是以K值進行投資就可以找尋從高點跌落的時機點賣出,完成一個階段的波段操作。
若是以存股為目標的投資者,賣出的時機點就不再是那麼重要,但是運用K值低點買進的方式,仍然可以幫助買在比較便宜的時機點,提升長期的獲利喔。
以下回測了一些不同的日K值買進與賣出條件,提供給大家參考。
K值<20買進,K值>80賣出
紅色的部分是2016前半年K值<20的天數,綠色部分則是K值>80的區間,運用這個策略平均來說每年約有3~4次不錯的買進賣出機會,可以做一點波段操作。
K值<15買進,K值>85賣出
較為嚴苛的條件,買點與賣點的數量相較於20-80的組別少了一點,同樣是不錯的操作條件。
K值<15買進,K值>90賣出我認為是長線看漲的最佳參數,將賣出的K值調整成90,在長期趨勢看漲的情況下,可以放大獲利的倍率。
寫在最後的風險管控-記得分散進場
最後切記: K值畢竟也只是一種代表短期趨勢的技術指標,有可能有很長一段時間都維持在<20的或>80的狀態,我想應該只有上帝知道何時才會是絕對高點,何時才會是絕對低點吧?因此在適當的時機點分散進場仍然是避險的必要步驟,記得不要孤注一擲
推薦使用:股市觀察站
http://etfpotato.byethost7.com/stock/index.html
若要觀測每日的K值化,推薦使用我另外整理的一個網站「股市觀察站」,每日更新K值以及其他一些重要參數的變化,目的是希望幫助大家每天在最短的時間內看出整體的趨勢變化,因為我相信數字會說話,其實只要幾張圖表就可以快速幫忙做一些判斷了。
Enjoy
留言
張貼留言